全程干货(云南民国时期有出名的人吗)民国时期云南老照片,
在云南的乡村,当地村民还在沿用一种特殊的老工具,它的外形怪模怪样,如果没人揭开它的秘密,估计很少会有人猜出它的用途。这件神秘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云南简称云或滇,属于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其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位于北回归线横贯南部。西部与缅甸相邻,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云南地区气候环境宜人,自然生态保持着最原始的风貌,拥有不少壮丽的景观,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驻足观光。
云南的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故此,当地的农作物生长较为旺盛,本地农业发展也十分发达,不少百姓都依赖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过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百姓们的富足生活,是与艰苦劳动分不开的,每一次的战天斗地,实则都是一次对生存的考验,凭着超群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他们才能立足于此,成为真正的自然主宰。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云南人民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不少特殊的工具,而有一些工具却样貌奇怪,令不少人纷纷感叹,无法猜出其真实的用途。在云南省的一家民俗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尤为特殊的文物,它的外形奇怪,若不是馆员为游客悉心介绍,恐怕所有人都难窥其一二。
云南民俗博物馆内陈列的文物,是一件木质工具,它由两块方形的木棱组成,二者相互交汇形成了一个均匀的十字结构,而在木棱的端点处,还钉有几个圆形的金属环,令人难以猜透其用途。据说,因为游客盲目猜测其用途,还闹出了不少的笑话。一位外国人来到博物馆之后,立即大声质问馆员,为什么要将他们心中神圣的十字物品摆放在陈列馆里?馆员不明就里,最后被外国人领导展台前,才乐得合不拢嘴。原来,这一件老物件并不是外国用品,而是一件专门制作豆腐的神器。
想必大多数的读者都吃过农家豆腐,而农家豆腐的做法,却是十分复杂的。首先,豆腐工要将豆子泡在水中,待豆子鼓涨之后,才能将其倒入磨盘里进行碾磨。碾磨破碎的豆子,就会形成类似豆浆的糊状物,其中还包含着许许多多的豆渣。在此之后,豆浆就需要大锅蒸煮,并加入卤水进行定型,最后用模板压成型。做豆腐流程复杂,其实都在于豆渣与豆浆分离的过程。该如何令豆浆与豆渣有效的分离呢?其实,就需要使用到我们今天所说的十字木架。
十字木架的学名叫作“豆腐包支架”,其使用方法就是,找来一块足够大的白色纱布,将其四角分别系于支架的四个断点,如此便形成了一个网兜的形状,就可以向其内倒入碾碎的豆浆。因为是纱网的结构,故此豆浆很快就能从漏洞中渗露出来,而体积较大的豆渣,就会留在纱网之内,如此反复挤压过滤,并上下颠簸豆腐包支架,便能很快的实现豆渣与豆浆分离。
到了现代社会,制作豆腐的流程已经实现了机械化,随着电磨的出现,豆腐坊内的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电力机械的出现,也让原本用来拉磨的牲畜也被彻底取代,如此也就避免了牲畜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污秽之物,从而大大改善了豆腐坊的卫生环境。最终,豆腐包十字支架也跟着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博物馆中被永久封存的文物。
科技是改变世界的手段,同时也是变革的动力,我们要研究更多的新工具,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古董故事》 李伟峰著 河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