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济南物业行业协会)济南物业协会,
记者 张向阳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物业工作主要是清洁、绿化、维修维护等日常服务,虽然很辛苦,但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含量”。不过,美术馆的物业部却并非这么简单。探访山东美术馆物业部,可以发现很多“烧脑”的创意思维,让人感到满满的设计感和艺术范儿。
让作品产生对话、互动
据山东美术馆物业部主任牟维介绍,他们此次担负了整个济南国际双年展的布展工作,主要是装置类作品空间分割搭建等任务。
双年展是一个现当代艺术展,或者说实验艺术的展览,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架上绘画的作品展示。从做第一届双年展的时候,他们就发现,双年展对整个展示空间与展示作品的配合和契合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做这一届双年展的时候,对布展需要重点考虑。他们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是作品与空间的关系。主要是看空间的大小与作品的尺幅,作品是否适合在这个空间进行展示。
第二个是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比如,有些作品是有声音的,有些是影像的,不同作品对环境的要求不一样,甚至可能产生冲突,就要把它们分开处理。另外,还要考虑到作品之间可能又存在着学术上的一些关联性,比如说它们表达的意义有共通之处;作品之间暗含着某些内在的联系,会产生对话、互动,就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进行布置。
第三个问题就是区域中心作品的布置。上一届双年展期间,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超然楼》是一个爆火的作品,但由于它的爆火,导致其它楼层上的一些好作品,本来也可能成为爆点的但没有爆出来。《超然楼》这边排大长队,另外一些作品前面却人可罗雀,效果不均衡。所以,这次他们在布展时就要有所考虑和改变,这样就考虑到了区域中心作品,在每一层设置一个吸引人的“亮点”,作为这一个区域的中心。
“双年展的架构是有学术内涵的,学术架构体系就是它的板块设置,板块又代表着作品在不同楼层的分布,不同楼层之间展厅的大小、高度又是有限制的,所以这几个矛盾就导致整个展示的设计有些‘烧脑’。因为既要按照展览内涵的学术逻辑进行板块的区分,又要考虑到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以及空间上的合理分割,还要考虑到每个楼层的中心作品问题。所以布展要综合各种因素整体把握,这样能把美术馆内的人流进行合理的自动分层,既能提升观展体验度,而且最大程度地展示作品、充分利用好场馆的空间,让观众在每一楼层都能找到惊喜。”牟维说。
展馆设计也要“带节奏”
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持续火爆,最高峰的时候,一天观展人数达到了接近15000人的观众流量,这种“爆款”说明了当初布展构想是合理的。
牟维说:“现在看,我们提前的规划和思考达到了预期目的。像一楼展厅,虽然整体布展架构上是以架上绘画为主,但我们穿插了一个影像装置、一个纸艺装置,也就是《宇宙八音盒》和《童话世界》两件作品。这个《童话世界》就成为了一楼的爆款作品,一个核心区,应该说效果是理想的。在二楼,考虑到埃里希的作品会成为一个爆款和网红,所以把《教室》设置成了二楼展厅的区域中心,《教室》的爆款与作品的设计选型和展示方式是有关系的。”
牟维表示,二楼的展厅设计,还要考虑到展览的节奏性。从动态装置作品到静态架上绘画的展示,过渡到一个影像为主的展厅,再到一个相对平静的架上绘画的展厅,然后又是一个大的装置作品的展示。“这样在观展过程中产生动、静相间的节奏,有时是舒缓平静的展示,然后又会出现一个动感十足的作品,在转换中感受不同的美,避免审美疲劳,可以提高欣赏的质量。这种设置方式也带火了《神话》,这件作品成为二楼另一个绝对的爆款,把很多观众吸引过来了。”
对于三楼,考虑到展馆整体建筑结构的影响,展示方式的定位主要是相对固定的陈列展,所以对三楼的空间有一个分割,小区域的展示比较多。这样就把三楼的展示重心放在影像上,利用不同的围合展板空间打造了一个影像的展示厅。
三楼还要考虑如何把人流引上来。因为,观众在一楼、二楼共六千多平方米的展厅看一圈之后,会产生疲乏感。这时候,有些观众就不愿意往三楼上走了,也有观众认为,三楼的展览可能枯燥一些。
牟维说:“如何把观众吸引上来?我们把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王刚《凝望星空》设计上去了;同时,还把年轻艺术家李政钟《乐园》的两件作品放置在了三楼,进行重新的搭建。王刚的《凝望星空》就成为了三楼的区域中心了,能把观众吸引上三楼。这样就形成了多点开花,既有节奏,又有中心,又有重点,合理的把人流在展厅里进行了分布。”
布展要照顾到每个艺术家
别小看了作品上墙,这也不是一件简单事。
据牟维介绍,布展过程中很多艺术家都有特殊的要求,尤其在作者不能到现场的情况下,很多是依靠视频和电话进行远程指导的。“比如,王雷《新长征路上的凯歌》,这一系列作品是用报纸编的草鞋,我们按照他的构想,一双一双地先在地上摆好,然后拍照片发过去,等到艺术家认可了,再按照地上的摆法把它固定到墙上。像童雁汝南《十方一切众生相》,由两百多件作品组成,全是一张一张的小头像,乍一看基本上分辨不出来。我们把这二百多件作品,从箱子里拿出来,然后按照三面整墙进行布置,也是先在地上把它摆好,每一张作品是放在哪一面墙上、哪个位置,要拿手机拍给作者,看一张,我们放一张,看一张,再放一张,让作者全部看一遍,逐张进行调整。然而,整个作品上了墙之后,感觉又不一样,又调整了三遍。所以布展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展示就是推广,要充分尊重艺术家对于作品的理解、阐释,以及艺术家对展示的要求。这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要跟艺术家进行反复的沟通和确认,才能够进行布展。”牟维说。
“我们美术馆和博物馆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博物馆不需要考虑艺术家。”牟维说:“有些艺术家往往会问,为什么我要在那儿,为什么不能在这儿?这就要给他一个逻辑性的解释,要讲清楚这样安排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对作者有空间上的阐释。所以,布展要做到相对均匀,几乎是照顾到每一位艺术家。”
此外,还有展厅的维护。因为进行了很多空间上的分割和搭建,有些艺术品会随着温湿度的变化产生变化。“一百多台投影仪打造各种光影场景,难免会产生变形。包括一些视频融合完成以后,程序的运行等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的问题。”所以,在开展之前又对所有的作品进行了统一的检查、修补和调整,让这些艺术品以崭新的面貌面对观众。那个时间更紧,大家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加夜班来完成。
闭馆的日子最忙碌
“有些人常问我,周一美术馆闭馆,是不是你们就都放假了?实际上美术馆的周一是最忙碌的。”牟维说,美术馆的周一虽然不接待观众,但所有部门都在忙,物业部是首当其冲的。保洁人员是早上六点多钟就要进场,七点钟就已经准时开始打扫卫生了。保洁人员需要在周一没有观众的时候,把全馆的卫生,包括玻璃、地面还有展览期间没法进行打扫的地方,都要进行重新的保洁。
“洗刷刷也有门道,比如一楼展厅《童话世界》底下是镜面板,它是个柔性塑料的材质,本身就有静电,经过一周的展览以后,会有很细的一层灰尘。保洁人员需要把所有镜面板上的作品拿下来,还不能拿错了,原来怎么摆的,打扫完还要原封不动地把它复原摆好。然后,穿上鞋套,用吸尘器先把表面较大的颗粒吸走,接着用干净的干抹布进行一遍擦拭,再用酒精进行擦拭。为什么要用酒精擦?因为用水擦拭它表面会留下细痕和水渍,会影响展览的效果,而酒精能够速干,酒精擦拭完了再用新抹布擦一遍,才能保证整个镜面的效果。擦拭完了以后,我们把作品再按照原样摆上,不能乱。埃里希《教室》里的镜子,必须要两面擦,擦完了这一面再上里面擦另一面去,这样才能保证它的反射效果。”牟维说。可见,保洁也是个讲流程的技术活。
双年展的火爆给大家带来喜悦,也给保洁工作增加了劳动强度。“卫生间里人太多了,这个人刚出来,那个人已经到了。所以保洁的压力非常大,开展之前每天五六千人流量的时候,美术馆厕所洁净度是全省的典范,但是人流增加一倍甚至两倍,工作压力就凸显出来了,保洁人员要不停打扫,非常辛苦。同时,整个物业团队,像配电、消防、供暖都要全力以赴做好保障工作,才能够保证整个展览的顺利进行。”牟维说。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