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新闻资讯 >>
合作媒体 >>
展会知识 >>
当前位置:首页 >

速看(上海水质为什么不好)上海的水质很差,


刚到上海的时候,觉得自来水即使烧开了喝也有股味道,不知道是水质不好,还是处理过程或者运输过程中加了太多的化学药品。

曾经想过只喝矿泉水,然而本人是个饮水摄入量极大的水货(没错,本科时候的夏天,我一个人三天就能喝完一桶饮水机的水),于是控制成本最后还是默默买了热水壶……其实,喝习惯了,就喝不出味道了。

咳咳,言归正传,我们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海自来水的水质怎么样?

虽然这个问题我灰常的关心,然而我也只能回答一部分。

一般来说,自来水/饮用水安全受到水源地水质、水处理工艺、水的运输和储存等多个环节的影响。

我的数据只支持我回答水源地的问题,准确说是半个水源地的问题。

从历史上看,上海的水源地大概是这样的:

1996年以前,上海是以黄浦江作为唯一水源的。

1996年以后,以长江和黄浦江作为双水源。(很明显,一条江的水不够了……)

(更:感谢指正,上海最早的长江水源水库为陈行水库,用上长江水为1996年)

到现今,上海已经有四个饮用水水源地了:黄浦江上游、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东风西沙水库。

其中,除黄浦江上游以外,三个水库均从长江取水。而从水的供应量来看,上海饮用水约有50%来自黄浦江上游,50%来自长江。

然而,有四个水源地,是否就意味着上海的水源就是完全有安全保障的呢?

好像并不是这样。

长江水源地靠近长江入海口,长江枯水期时容易受咸潮的影响;而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则是开放式的,比起水库,则容易受到突发因素的污染,比如说——

2013年,发生了黄浦江死猪事件,上海饮用水出现重大隐患。上海市民陷入恐慌,到超市疯狂抢水。

那么,死猪从哪里来?黄浦江水从哪里来?

请看下图:

速看(上海水质为什么不好)上海的水质很差,(图1)

图中,浅蓝色的是主要水系,深蓝色的是密布的水网和其他湖泊。

可以看到,黄浦江上游主要水源来自太湖和淀山湖。太湖就是西边有小半个上海那么大的那坨蓝色,淀山湖就是次大的那坨(其实它的水也是来自太湖)。

因此,我们要探究上海的水源安全,就必须讨论这两座湖的水源质量。

那么,太湖水质如何呢?(淀山湖的数据我没有我会到处说?)

一般而言,我国将地表水水质分为五类。其中,一类水质最佳,五类和劣五类水质最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至少应达到三类。

假如我们认为达到水质达到三类或以上视为“合格”的话,太湖近十年来的成绩单是这样的(太湖有约30个水质监测断面,将水质合格的断面个数除以断面总数得到合格率):

速看(上海水质为什么不好)上海的水质很差,(图2)
速看(上海水质为什么不好)上海的水质很差,(图3)

可以看到,太湖的成绩一直很不稳定。

尤其是2008年以后,太湖水质一蹶不振,合格率长期低于20%甚至10%。但即使是从2004年至今的近十年中,太湖的水质在超过一半的时候都是劣五类,还有27%的时候是五类……

但太湖区域烟波浩渺,整个湖区的情况也并不能完全说明水源的安全问题。那么,我们再来具体看看作为主要水源地的东太湖(太湖的一个湖区)的水质情况。请看下图:

速看(上海水质为什么不好)上海的水质很差,(图4)
速看(上海水质为什么不好)上海的水质很差,(图5)

令人欣慰的是,东太湖可谓是太湖水质最好的湖区之一了。其水质大多数时候维持在三类水平,为太湖全湖低得可怜的水质合格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作为水源地的话,三类水的水质仍然不足以令人放心;从富营养化水平的时间序列上看,也似乎并不存在好转的趋势。

那么,是哪些科目(指标)拖垮了太湖的成绩呢?

水质指标有很多,我们从主要污染物中的总磷、总氮和高锰酸钾指数来说,顺带也说说叶绿素a。(其他指标的数据我没有我会到处说?)

其中,总磷、总氮都是表征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若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可能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华),叶绿素a含量增加,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高锰酸钾指数则用于表征水体的有机污染严重程度。

太湖的这四科成绩如下(指标数值越小,水质越好),实线是太湖的水质数据,虚线是三类水标准。(什么,你说要看东太湖单个湖区的数据?这个数据我没有我会到处说?)

速看(上海水质为什么不好)上海的水质很差,(图6)
速看(上海水质为什么不好)上海的水质很差,(图7)

可以看到,太湖的总氮、总磷含量那是远远超标啊!

不过高锰酸钾指数还算比较好,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达标的。另外,高锰酸钾指数和叶绿素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也十分显著(我国水质标准中对叶绿素a含量暂无要求)。

而且,很不幸的是,从时序上看,太湖的氮磷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周期变化,但并没有好转的趋势。

那么,这么多的氮和磷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再来看看太湖周边城市的氮磷排放情况吧。

污染源一般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畜禽养殖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生活污染三大类。由于我们掌握的数据有限,以下仅展示各城市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氮磷排放情况。(工业污染的数据我没有我会到处说?)

可以看到,就总氮排放量而言(单位:吨),嘉兴、杭州、湖州占据了前三甲的位置。

速看(上海水质为什么不好)上海的水质很差,(图8)

而总磷排放量的前三甲,同样也是嘉兴杭州湖州这三座城市。

速看(上海水质为什么不好)上海的水质很差,(图9)

再来看看嘉兴的氮磷排放来源,可以看到畜禽养殖业独领风骚。

速看(上海水质为什么不好)上海的水质很差,(图10)

对了,开头黄浦江那个死猪也是从嘉兴来的。有时候我们更关注工业排污对水体的影响,但事实上,农业面源污染同样对水源的污染影响巨大。

那么,太湖水在流经各个城市以后,水质又变得怎么样了呢?

我们按照太湖流域主要水体10年逐月的水质类别数据(即每个样本有120个观测值),取每个样本水质类别的众数,绘制出下图。

速看(上海水质为什么不好)上海的水质很差,(图11)

可以看到,东太湖(太湖东南角绿色)的水质基本达到三类标准,但在其下游的太浦河苏州吴江段、红旗塘嘉兴嘉善段,水质已变为四类,上海境内的黄浦江段更是再降为五类。而流经苏州的吴淞江-苏州河,则直接降为五类。

当然,这些河流只是长三角和太湖流域星罗棋盘般密布水网中的一小部分。大小水体,阡陌交通,息息相关。供养上海的水源,其实也同样滋润了江浙;水源的污染,毫无疑问,也同样流入了整个长三角的大水系之中,再转辗到各个供水水源地中。

当然,虽然水源质量堪忧,但在具体的自来水处理流程中,还是有很多技术手段可以进行过滤和优化的,同时,上海市于2015年起,开始实施一项总投资为76亿元的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原水工程,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在水治理这样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中,建议大家不要恐慌,还是要相信自来水厂。

也只能这样了。

-------------------------------------------------------------------------------------

后记:

这次的数据为什么这么七零八碎呢?

我也很无奈——

虽然2008年5月开始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环保部门申请获取政府环境信息。然而,时至今日,我国环境信息公开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不想公开、不敢公开”,导致在很多城市,信息申请渠道并不畅通,还有一些城市,信息申请和信息公开工作尚未制度化。

总而言之,从政府获取高质量的环境数据相当困难。

而本文中使用的数据是上海道融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历时多年辛苦搜集整理,并尝试推动更多环保数据的场景应用。这些数据的确还不够全面和细致。真实的情况可能比文章中写的更好一些,但更大的可能是——更差。

的确,从水源地保护的角度、从保障长三角饮水安全的角度,这一点点数据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向政府申请以外,包括道融在内的多家公益机构都希望通过公众参与的野外调查来获取第一手的环境数据。

PS:如果哪位知友掌握自来水的处理数据,望分享!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